英国球迷 250 万镑血汗钱被骗!红军球迷成虚假票务最大受害者

Posted On:2025-08-17来源:米兰·(milan)中国官方网站

据《利物浦回声报》最新调查数据,近年来英国足球迷因票务诈骗累计损失已高达 250 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 2412 万元),其中利物浦球迷成为最主要受害群体,受害比例远超其他球队。劳埃德银行数据显示,上赛季每位受害者平均损失 218 英镑,过去两个赛季累计超 2400 起案件,仅 2023/24 赛季就有至少 1.2 万人受骗,诈骗金额突破 250 万英镑。

一、诈骗产业链的精密运作

骗子主要通过三大手段实施犯罪:首先是搭建高仿票务网站,这些虚假平台从界面设计到域名拼写都与官方网站高度相似,甚至能通过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排在搜索结果前列。其次是利用社交媒体发布 "折扣票"" 内部票 "广告,以" 热门场次余票 ""先到先得" 为诱饵,要求受害者通过银行转账预付票款后便消失无踪。更有甚者通过伪造 PDF 电子票实施诈骗,利物浦球迷雷・麦克唐纳曾花费 1.9 万英镑购买 19 张欧冠决赛假票,骗子利用伪造的票务文件和消失的社交账号完成骗局。

值得警惕的是,诈骗分子还会针对热门赛事设计 "二次收割" 陷阱。部分受害者发现被骗后联系骗子索要退款时,对方会冒充平台客服要求支付 "手续费"" 保证金 ",甚至诱导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实施二次诈骗。这种双重欺诈让不少球迷雪上加霜。

二、利物浦球迷为何成为重灾区

作为英超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俱乐部之一,利物浦的票务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。安菲尔德球场扩容至 6 万座位后,除去季票持有者、贵宾席位和客队配额,剩余散票往往在开售瞬间即被抢空。这种供需失衡催生了庞大的灰色产业链,犯罪集团甚至通过入侵票务系统、渗透内部工作人员、使用一次性手机等高科技手段非法获取门票。

从消费心理看,红军球迷群体更倾向于通过非官方渠道购票。劳埃德银行数据显示,25-34 岁球迷占受害者总数的 28%,这一群体更依赖社交媒体获取票务信息,且对新兴支付方式警惕性不足。2022 年欧冠决赛期间,就有骗子利用 Twitter 账号向利物浦球迷兜售假票,单张票价高达 1000 英镑,最终导致 19 人集体受骗。

三、典型案例与法律严惩

2024 年 8 月,利物浦皇冠法院对一起恶性票务诈骗案作出判决:主犯约翰・斯图尔特因诈骗利物浦球迷 8500 英镑欧冠决赛门票款,被判处 8 个月监禁,并被责令全额退赔。该案中,受害者通过 WhatsApp 联系到自称有 "内部渠道" 的斯图尔特,在支付高额票款后却收到伪造的 PDF 文件。同案犯格雷格・奥尼尔因提供银行账户协助洗钱,被判处 2 年社区服务。

milan米兰

另一起典型案例发生在 2022 年欧冠决赛期间,骗子在 Twitter 上以每张 1000 英镑的价格出售假票,19 名利物浦球迷共损失 1.9 万英镑。尽管受害者此前曾多次通过该账号购买到真票,但此次骗子在交易完成后立即注销账号,导致维权无门。此类案件凸显了社交平台监管漏洞,利物浦俱乐部已要求封禁 50 余个涉嫌售假的社交账号。

四、多维防范体系亟待建立

针对愈演愈烈的票务诈骗,劳埃德银行反诈总监利兹・齐格勒提出 "三重防护原则":首先坚持官方购票,优先选择俱乐部官网或 STAR 认证的正规转售平台;其次警惕价格陷阱,任何低于市场价 30% 以上的 "折扣票" 都极可能是骗局;最后严格验证票务,通过官方渠道核查电子票二维码真伪。

利物浦俱乐部已采取多项措施应对:与曼联、切尔西等球队联合建立票务防伪数据库,强化账户实名制管理;在入场闸机处部署 AI 验票系统,实时识别伪造票证。英国政府也计划立法要求二手票务平台承担连带责任,规定所有转售门票必须绑定购买者身份信息。

警方特别提醒球迷,遭遇诈骗后应立即采取三项行动:第一时间向银行申请冻结交易,同时拨打 101 向英国警方报案;保存完整的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和票务文件;通过 Action Fraud 平台提交电子报案材料,争取纳入集体诉讼。

英国球迷 250 万镑血汗钱被骗!红军球迷成虚假票务最大受害者

这场席卷英伦的票务骗局折射出数字时代的消费困境。当足球激情遭遇精心设计的诈骗网络,唯有强化风险意识、完善监管机制,才能守护球迷的观赛权益。正如利物浦球迷雷・麦克唐纳在受骗后所言:"我们热爱球队的心不应成为骗子的提款机。"
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如无特别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米兰·(milan)中国官方网站

发表评论

内容

姓名 *

邮箱 *

网址

Post Comment